跳轉至內容
Merck
首頁DNA & RNA 純化組織樣本中的蛋白酶 K

組織樣本中的蛋白酶 K

蛋白酶 K 在分離組織樣本中的核酸時有什麼作用?

顯微鏡切片顯示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FFPE) 的肝臟組織,用紅色和紫色的麝香草蠟和伊索因 (H&E) 溶液染色。

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FFPE) 的肝臟組織經紅蘇木精和伊紅 (H&E) 染色

蛋白酶 K 是一種廣譜絲氨酸蛋白酶,常用於從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它的作用是消化組織樣本中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干擾核酸的分離和純化。 

組織樣本通常含有各種蛋白質,包括組織蛋白、核酸酶和其他酵素,這些蛋白質會降解 DNA 和 RNA,並干擾 PCR 和測序等下游應用。

蛋白酶 K 可以分解這些蛋白質,將核酸從組織基質中釋放出來,並減少它們被內源酵素降解的情況。

蛋白酶 K 可以在各種條件下有效地消化蛋白質,包括高溫、高鹽濃度和有去垢劑的情況下。

使用蛋白酶 K 消化後,核酸可以使用各種方法進一步純化,例如酚-氯仿萃取、柱式純化或磁珠式純化。純化後的核酸可用於下游應用,例如 PCR、測序或雜交分析。

如何用蛋白酶 K 從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

從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通常涉及幾個步驟,包括組織均質化、用蛋白酶 K 消解蛋白質以及純化核酸。以下是程序的一般概述: 

1. 組織均質化:首先將組織樣本均質化,以破壞組織基質並釋放核酸。

2.蛋白消化:蛋白酶 K 被添加到均質化的組織樣本中,以消化蛋白質並釋放核酸。所需的蛋白酶 K 量會因組織類型和使用的組織量而異。一般而言,每毫升組織勻質液會使用 100-200 μg 的蛋白酶 K。消化可在 37-65 °C 下進行,時間從 30 分鐘到數小時不等,視組織類型和所需蛋白質消化程度而定。

3.蛋白酶 K 的失活:蛋白質消化後,蛋白酶 K 通常會在 95-100 °C 下加熱樣品 10-15 分鐘,使其失活。這有助於確保蛋白酶 K 完全失活,不會干擾下游應用。

4.核酸純化:然後從蛋白酶 K 處理過的樣品中純化核酸。這可以用多種方法完成,包括酚-氯仿提取、柱式純化或磁珠式純化。純化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所需核酸的類型和數量、下游應用以及可用設備等因素。

純化後,可使用分光光度計或螢光儀對核酸進行定量,並使用凝膠電泳或其他方法評估其品質。純化後的核酸可用於下游應用,例如 PCR、測序或雜交分析。

顯微鏡旁手持組織的照片

蛋白酶 K 能降解與 DNA 結合的交聯蛋白,有助於從 FFPE 組織樣本中純化 DNA。

如何用蛋白酶 K 從 FFPE 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

由於福爾馬林固定過程會造成蛋白質和核酸的交聯,因此從福爾馬林固定的石蠟包埋(FFPE)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可能會是一項挑戰。然而,蛋白酶 K 可用於消化蛋白交聯,並釋放出組織中的核酸。以下是使用蛋白酶 K 從 FFPE 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的一般程序概述:

1. 去石蠟:首先對 FFPE 組織樣品進行脫石蠟處理,以去除石蠟,使組織暴露,以便進行後續步驟。這可以使用二甲苯或其他有機溶劑完成。

2.重新水化:

3. 蛋白質消化:蛋白酶 K 被添加到重新水化的組織中,以消化蛋白質並釋放核酸。所需的蛋白酶 K 量會因組織類型和使用的組織量而異。一般而言,每毫升組織勻質液會使用 100-200 μg 的蛋白酶 K。

4.蛋白酶 K 的失活:蛋白消化後,蛋白酶 K 通常會在 95-100 °C 下加熱 10-15 分鐘來失活。這有助於確保蛋白酶 K 完全失活,不會干擾下游應用。

5.核酸純化:然後從蛋白酶 K 處理過的樣品中純化核酸。這可以用多種方法完成,包括酚-氯仿提取、柱式純化或磁珠式純化。純化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所需核酸的類型和數量、下游應用以及可用設備等因素。

純化後,可使用分光光度計或螢光儀對核酸進行定量,並使用凝膠電泳或其他方法評估其品質。然後,純化的核酸可以用於下游應用,例如 PCR、測序或雜交分析。

此方案有多種變異,具體細節可能因所分離的核酸類型和下游應用而異。然而,使用蛋白酶 K 消化是從 FFPE 組織樣本中分離核酸的許多方案中的常見步驟。


如何在血液 DNA 提取中使用蛋白酶 K。 如何在不同程序中使用蛋白酶 K。

如何找到最好的蛋白酶 K 供應商,請訪問 如何確定蛋白酶 K 的最佳產品和供應商

如何大量訂購蛋白酶 K

針對您的特定應用,我們提供大容量和定制包裝尺寸的蛋白酶 K。請填寫表格,以獲得更多關於我們所提供產品的資訊。


材料
抱歉,發生意外錯誤。

Network error: Failed to fetch


參考資料

1.
de Kok JB, Roelofs RW, Giesendorf BA, Pennings JL, Waas ET, Feuth T, Swinkels DW, Span PN. 2005. Normaliz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measurements in tumor tissues: comparison of 13 endogenous control genes.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85(1):154-159. https://doi.org/10.1038/labinvest.3700208
2.
Shi S, Cote RJ, Taylor CR. 1997. Antigen Retrieval Immunohistochemistr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Histochem Cytochem.. 45(3):327-343. https://doi.org/10.1177/002215549704500301
3.
Mamiatis T, Fritsch EF, Sambrook J, Engel J. 1985.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1982, 545 S., 42 $. Acta Biotechnol.. 5(1):104-104. https://doi.org/10.1002/abio.370050118
4.
Ausubel FM, Brent R, Kingston RE, Moore DD, Seidman JG, Smith JA, Struhl K. 1995.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 1). John Wiley & Sons. .
5.
Boom R, Sol CJ, Salimans MM, Jansen CL, Wertheim-van Dillen PM, van der Noordaa J. 1990. Rapid and simple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 J Clin Microbiol. 28(3):495-503. https://doi.org/10.1128/jcm.28.3.495-503.1990
6.
Pospisilova S, Pazourkova E, Horinek A, Tichopad A, Kozubek S. 2011. Influence of Sample Preparation and DNA Extraction Protocols On Genomic Copy Number Estimation Using PCR-Based Methods.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409(2), 284-287.
登入以繼續

若要繼續閱讀,請登入或建立帳戶。

還沒有帳戶?

為便利客戶閱讀,此頁面中文以機器翻譯完成。雖然我們已盡力確保機器翻譯的準確性,但機器翻譯並非完美。如果您對機器翻譯的內容不滿意,請參考英文版本。